近日,我院核技术团队与苏州大学刘志勇教授团队合作,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苔藓中钚、铯、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展开研究。研究论文由《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接收并发表。
团队对桂西北大石围天坑群苔藓及下垫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测量了238U、232Th、226Ra、210Pb、40K、137Cs、7Be和239+240Pu的比活度,还测量了240Pu/239Pu原子比及重金属的含量。研究发现该地区苔藓中的放射性核素可以根据来源分为两个组分:1)大气沉降:210Pb、137Cs、7Be和239+240Pu;2)土壤及灰尘:238U、232Th、226Ra和40K。苔藓及其下垫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均与全球沉降物的比率吻合,这表明该地区钚同位素主要来自于全球沉降。苔藓对于放射性核素以及重金属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我们利用土壤-苔藓转移系数(
)来量化这种选择性吸收能力,发现生长周期、生长环境都会影响到苔藓的吸收机制,因此苔藓无法通过137Cs/239+240Pu活度比来对137Cs和239+240Pu溯源。在对重金属含量测定时发现该地区Cu的污染很明显,并且在交通粉尘的影响下里郎地区的苔藓中Zn的含量也偏高。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国南部喀斯特地貌生物与土壤样品中钚同位素的比活度参考水平,并为该地区环境防护与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该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高校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题目:Radioactivity Research in Mosses from Typical Karst Regions in Leye Tiankeng, Southern China
论文作者:管永精,荆巧嫣(硕),王深圳(硕),王慧娟,陈武(硕),华雨昕(硕),郭子辰(硕),崔良佳(硕),黄春萍(博),王靓(本),匡盼(本),何贤文(广西区辐射监督管理站),刘志勇(苏州大学)。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rad.2023.107145